Post

NTU Life

Study Aboard… 6 Years Already?!

想當初在高中時期,被女朋友拖去用單招申請國立臺灣大學,起初就只是帶著來都來了的心情申請,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資料申請後也不怎麼看好,結果在考統考(類似臺灣的學測考)之前就收到錄取通知書,一時間不知道該開心還是擔心,擔心的點在於我是家族(?出國唸書的,開心的點在於我不太需要擔心統考的成績了XD。在考量了很多不管是經濟上或是心理上的因素後,最後決定孤身前往臺灣唸書了。但誰也沒想到,在決定出國唸書後,就遇到超級嚴重的 COVID-19 事件顛覆了正常出國唸書的印象…

預修生生活

在收到錄取通知時,臺大有提供預修的offer,也就是可以提早其他人一個學期到臺大上課,但我猜其實這個 offer 起初只是提供給本地學生,他們可能沒想到有外國學生會願意接這個offer XD,導致說來到學校後不管是一般社交或是處理文件類等很常告知他人我是僑生+預修生時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

但其實我對於當初接受這個offer的決定有點心情複雜,起初的打算是先提早來修課體驗大學生活以及提早適應國外生活,修了一學期後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回國,再跟同級生的僑生朋友們一起再前來辦正式入學。但任誰也沒有想到 COVID-19 的到來,導致原本的計劃完全被打亂… 孤身一人來到臺灣就算了,甚至修課期間也陸續改成線上,社交也被限制,而想回國也回不了,這些突發事件造成的生活改變也只能一點一點適應…

雖然我到現在認為當初接受這個 offer 還是對我往後的學習很有幫助(畢竟我比別人早學 DSA,所以正式修 DSA 的時候就沒那麼壓力XD,輕鬆A+),但有時候我會試想,如果當初沒有接受這個 offer,我是不是可以陪家人/女朋友更多時間,也可以跟其他人一起面對 COVID-19 的突發事件,不至於孤身一人面對…

大學生活

大一

在大一的時候,幾乎全國都面臨 COVID-19 的挑戰,課堂全部都改為線上課程,幻想中的大學生活直接變成幾乎整天都呆在電腦面前上課(雖然我是資工系的,遲早都要呆在電腦面前24小時XDD)。即使有些課程堅持實體上課,但也要戴超級不舒服的口罩上課,社交方面也被限制,空閒時間也不知道能去哪裡玩…

大二

這種情況一直到大二下才好起來,COVID-19的退散(或應該說,大家都習慣這個病毒後)讓一些規定取消,這才讓我們有機會到處趴趴走 XD,還記得當初就瘋狂跟女朋友出門到處去玩,把大一沒玩到的時間都補回來。不過這其實也滿艱難的,因為大一/大二資工系的課都是最硬的,幾乎所有學長都跟我們說過「只要撐過大一大二的課,後面基本上高枕無憂了」。對,就是在說你 – 計程,DSA,ADA -.-

大三

在大三的時候修「計算機安全」首次接觸到資訊安全領域,發現自己對資訊安全非常有興趣,當初就已下定決心試試看往資訊安全領域發展。這期間也有到處修研究所的課程(有一點也是因為我認為資工大學部的課程有點無聊…? 所以想說修看研究所的課挑戰自己),基本上課程都排好排滿且都很有挑戰性,所以大三應該是我最充實的一個時期XD

此外,在大三開始新年都可以回家休息了,回憶起大一大二新年的時候都沒辦法回家,在臺灣新年期間也沒有店開門,冷冷清清過新年就覺得很感慨…(No offense,但比較起來,臺灣的新年真的很冷清…至少在馬來西亞的話到處都有新年的氣氛,不至於在市中心走來走去都找不到一間開門的店…)

大四

這期間決定開始找實習,以及在掙扎是否需要繼續讀碩士或是直接轉成上班族。最後還是決定繼續直升臺大碩士,並且也決定加入蕭老師的研究室(資訊安全領域)。基本上課程都比較空閒,都在忙申請畢業的文件或是考多益證書。畢業後是有找到 CMoney 後端實習生,也感謝這份實習讓我的暑假充實起來(不然真的不知道暑假要幹嘛,以前都是可以準備下學期的課程XD)

一些在臺大的心得

先提前說明,我很慶幸自己來到臺大唸書,在這裡有很多資源讓我學到我想學的知識,以及讓我找到自己想要發展的領域,也讓我無論在學習或是個人方面成長了不少。但身為外國學生有發現到幾個臺大不太好的文化:

  1. 小圈圈文化 -> 基本上由同一間中學畢業的學生組成,而這個文化也非常普及常見(? 基本上上課時都會看到大家都已經有一個小圈圈坐在一起,對於外國學生來說非常難融入._. 我本身剛開始有嘗試融入,但很多時候我覺得只是表面上應付,實際上過了一陣子就沒互動了。但我本身很幸運,有認識到一些臺灣以及香港澳門的好朋友一起上課,也算是沒有造成「在大學孤零零」的遺憾XD
  2. 成績階級分化 -> 不知道其他科系是否有這個問題,但在資工系會感覺很明顯的成績階級,很多成績很好的同學會鄙視或是排擠成績中等或是差的同學。我自己成績算是中上,本身也因為是外國學生所以沒什麼融入的機會 XD,但有從其他無論是臺灣朋友或是同樣為僑生的朋友訴說遇到排擠的情況。
  3. 申請資料流程複雜 -> 我理解有時候是因為需要多方確認或是某一部分必須經由權限更高的單位確認已經簽名,但我很常遇到詢問某單位無論是進度或是疑問的時候,都會被回「不是由他們負責,要找XXX」,而到了XXX單位,又會被以同樣的回應,一直跑了兩三次才找到能解答問題的單位… 感覺自己被當球來踢- -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